时间:2018-03-01 17:08:30 编辑:本站整理 683
敏感肌只用水乳保养根本不够,配合精华使用,才更有效果,但是敏感肌皮肤本身就很敏感,所以在选择精华时总是要更加谨慎。下面5号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敏感肌用什么精华液?
1、倩碧家推出的保湿凝露。刚刚从外在包装看,就非常的高颜值,甜美少女心风格非常讨喜。蕴含的爆珠精粹,给肌肤注入大量营养成分,以及维c精华。温和的质地,对敏感肌非常的友好。
2、奥尔滨肌底液,能够从外抵抗外界的环境污染。提供一个很好的保护能力,给肌肤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分,让皮肤看起来水润,q弹有弹性。除此之外,对于痘痘,淡斑也有一个很好的修护作用哦。
3、对于脸上有色斑的妹子来说,你需要的是高科技的产品,科颜氏家推出的淡斑精华液,超级小的活力分子维生素c,能够有效的淡斑。牡丹萃取物对于敏感肌来说是很nice。
1、不使用清洁力很强的洗面奶,如针对油性肌肤的洗面奶。
2、少使用清洁面膜,每月用1~2次即可。
3、不用面部去角质类产品,待肌肤回复正常再考虑使用。
4、不使用带酒精或用起来滑滑的爽肤水(滑是因为加入了过多的界面活性剂)。
1、做好保湿
外出应酬时,保湿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刚复原的肌肤缺水掉皮现象一定是严重的,保湿做不好,干燥的肌肤就会很难上妆。
2、避免给脆弱的肌肤添压力
过敏后的肌肤压力本身已经很大,卸妆油最好停用,尝试用成分安全的卸妆水来卸妆。温和卸妆并不意味着清洁力降低,改用卸妆水只是为了避免给已经产生的敏感增加负担。洁面产品也以温和为前提选择。
3、防晒避高温
防晒,夏季来临,强烈的紫外线,高热的温度,会让刚刚敏感过后的肌肤躁动不安,所以出外防晒很是关键,太阳伞,护肤水一定必备。
4、过敏后的肌肤要经常降温镇定
红血丝、黯沉是敏感期最易出现的肌肤状态,要定时使用温水轻轻拍打令肌肤镇定。不然当遇到户外的阳光或冷热突变的环境的小脸可能很快就变成红脸关公啦。
5、护肤营养要渐减
护肤品也要尽可能的选择带有舒缓功能的,这样可以辅助皮肤重建皮脂膜。过度营养在肌肤敏感时期要远离。
6、消炎护肤减低刺激
选用消炎和修护的效果很好的护肤品,降低敏感刺激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帮助肌肤抵御其他侵害。
7、外出后要全面洁肤
每次外出归来都做全面清洁,不让过敏原停留时间延长。外界损害皮肤的不利物质不要让它停留在脸上。
8、加强自身的抵抗力
肌肤过敏很大原因是因为自身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是最根本的。
精油
精油以分子量小、渗透性佳,天然芳香带来的良好使用感,成为近几年大热的品类。但精油的使用,却非常讲究,稍有不慎就会给肌肤带来负面影响,更何况市场上的精油良莠不齐,如果品质不佳,负面影响就会更大。
避敏方略:不用精油,如果一定要用,那么就把握两点,一、选择大品牌可靠的高品质精油,二、使用时要减少用量,低浓度最佳。
果酸、水杨酸、维生素A酸类产品
此类产品不适合薄皮女使用,尤其是春季。这类产品用起来,会有较明显的角质剥落,肌肤处于保护层偏薄的情况,自然容易引发过敏。
避敏方略:不用此类产品,或改在冬季用。如果一定要用,建议在皮肤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并在使用期间,简化其他配套的保养品,只用成分单纯的保湿乳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含药物成分的化妆品
要密切关注加入药物成分的护肤品,特别是高倍防晒品。可以说,每种化学性防晒剂对皮肤都不好,浓度越高、涂抹量越大,引发过敏发炎的风险就越大。
避敏方略: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涂太多的高倍数防晒霜,对于皮肤来说,高倍防晒霜就是高浓度的化学性浸渍伤害。平时,可以使用含有低防晒值的粉底,并常用戴太阳镜、打伞等物理防晒的方法。
浓度过高的活性成分
营养过剩是很多都市人的通病,对皮肤也一样。活性成分浓度过高,会造成肌肤的营养过剩,皮肤就像被腌制了一样,容易引起红疹、小脓疱、发痒。
避敏方略:减量使用,并避免在短期内交错使用不同品牌的高活性产品(如精华),更不要超龄使用太过营养的产品,以避免营养过程堆积在皮肤上,造成负面影响。
界面活性剂、防腐剂、香料
很多资料都表明,化妆品中的界面活性剂、防腐剂、香料是引发皮肤过敏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植物配方更为安全,却不知道天然活性成分更容易腐败,因此需要加入更多的防腐剂来保持新鲜。香料除了香,还会给肌肤带来更多的刺激。而界面活性剂,如果接触过多,也会让皮肤变得粗糙敏感。更为可怕的是,香料与防腐剂,都是极容易渗入皮肤角质障壁,直接被皮肤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虽然在用量上有限制,但这敏感性皮肤来说,仍旧有引起发炎的可能。
避敏方略:选用无香味的,小包装的,保质期短的产品。洁面品,要选不起泡型的温和洁面乳。化妆水,要选摇晃一下起泡小,且泡沫很快消失的,因为这说明它含界面活性剂少。要选包装更科学的,能尽量避免细菌侵入的产品,不买广口瓶的产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5H跟帖
最热标签
精选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