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容 > 护肤

痘印是怎么形成的 祛痘印的小窍门

时间:2019-09-05 10:40:18 编辑:本站整理 102

一般长痘痘没好好处理就会留下痘印,痘印靠自己恢复就会比较慢,还是依靠去痘印的护肤产品和正确的护肤方法来去除最快,下面来看看去除痘印小窍门。

痘印是怎么形成的

1、在痘痘的红肿发炎期间千万不要自己去挤,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挤痘痘容易造成皮肤细胞的发炎,造成了对皮肤组织的破坏,这样就容易造成增加化脓感染的机会,产生了痘印。

2、如果用未经消毒的手指、暗疮针会增加化脓感染的机会不说,也很容易在挤压痘痘的时候伤及真皮层,产生了痘印。让我们的肌肤上留下了难看的疤痕,甚至也会影响到最后的色素沉着。

3、不专业的手法、不正确的判断痘痘的程度。也会留下色斑,造成终身消除不去的遗憾。这是最为主要的一个发生原因。

痘印是怎么形成的 祛痘印的小窍门

祛痘印的小窍门

1、每天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强还原性的营养物质,当被人体吸收后,血液浓度到达合适程度时可以淡化肌肤中的黑色。痘印问题其实就是皮肤局部炎症后,因为护理不当而流下的色素沉淀。所以长痘有痘印的皮肤,可以每天额外补充合适量的维生素C,加快痘印的淡化。

2、定期清理角质

痘印就是黑色素在受损细胞中出现了沉淀,这些细胞是会随着新陈代谢慢慢正常剥落的。所以坚持做好角质调理工作,对于痘印也是有十分不错的淡化效果。而且皮肤角质正常,就意味着肌肤的吸收能力加强,皮肤得到更多营养就会更加强韧健康,痘痘就会被控制,即便长痘后也不会轻易留下痘印了。

3、使用美白产品

很多美白产品对于痘印都有很好的淡化效果,不仅仅是全脸肤色提亮美白。美白产品起效需要一个时间周期,这是建立在肌肤代谢周期这个基础上的,所以在使用美白产品祛痘印时一定要有耐心,坚持每天使用,白天做好防晒工作,痘印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

痘印是怎么形成的 祛痘印的小窍门

祛痘印有哪些注意事项

1、摸脸和托腮

很多人都会无意识的用手摸脸和托腮,手部是细菌最多的部位,很容易通过此类动作,将细菌带入肌肤中,使得痘印或是痘痘加剧。

2、常常洗脸

经常洗脸,很容易使得皮脂腺紊乱,使得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护油脂洗净,造成油脂分泌不正常,常常油光满面,形成内干外油的现象。

3、手痒挤痘

脸上的痘痘用手或工具挤压,易招致二度感染,或因为力度过猛,造成皮下瘀血,留下4-6周都不会消失的瘀痕,另外招致二度感染的痘痘,易留下隆起的疤痕。

4、钟情热气食物

热气食物虽不会直接造成痘痘,但会使得痘痘恶化,因为这些食物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得血液中的维他命K品质下降,间接恶化脸部的痘印。

5、吸烟

香烟中含有尼古丁,阻碍淋巴系统的排毒效果,易使得身体堆积毒素,皮肤细胞的复氧率降低,皮肤状况愈下,形成痤疮伤口的交叉感染。

6、口渴时才喝水

口渴是体内轻微失水的表现,饮水过少容易发生便干,甚至是便秘,皮肤很容易形成小痘痘。早上起来一杯温开水,有利于稀释血液的黏稠度,也有利于肠胃的蠕动,促进排尿,避免毒素留在体内。

痘印是怎么形成的 祛痘印的小窍门

预防痘印需要注意什么

1、别忘改善老痘印

痘痘一般都会在脸上留下痕迹,或深或浅的斑点,很是恼人。就像烙在脸上的刻痕,难以磨灭,无论怎么治疗都无法变成原状,只能加以改善。皮肤凹凸不平、面积又大的痘疤,可用激光磨平,就像刨光不平整的木头一般,去除多余的皮肤,缩小表面差距。不过,针对老痘印,激光并非唯一途径。如果它又尖又深,干脆用手术方法切除,或移植病人身上的皮肤填补,效果较好。

2、预防重于治疗

有很多人认为,年轻时长青春痘没关系,只要青春期一过,皮肤自然恢复原样,这个错误观念不知误了多少青春肌肤!事实上,痘印一旦形成,便在脸上留下永久的痕迹,因此皮肤科医师一再强调,所有治疗方法,都比不上从源头“抗痘”来得有效。

3、把握除印黄金时间

要想抢救白净的肌肤,痘痘族必须把握痘印刚产生2个月的黄金时间。青春痘发炎后会破坏皮肤的表皮结构,严重时还会影响真皮和皮下组织。这时皮肤激活修复机制,一般需要3--6个月才会稳定。因此痘印产生2个月内,只要及早抢救,便可将组织受损的伤害降到最低,甚至恢复原来的光滑细致。

4、注意特殊体质

处理痘印时,有蟹足肿体质的人应特别谨慎。蟹足肿好发于下巴、胸前、后背、手臂等位置,由于这种体质容易有疤印增生的问题,处理不当,在青春痘愈合后,伤口会长出红色硬块、面积甚至比原来的痘痘还大。

标签:痘印护肤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