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8-15 10:39:02 编辑:5号网-lkn 310
一旦发生关节退变,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无法将退变扭转,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是人体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西医对于这一阶段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激素补充疗法,通过调节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减缓骨量的流失速度,缓解骨质疏松。除此之外,就是通过间接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达到维持骨量的目的,并没有特效药或更好的方法。关节退行性病变虽然不是中医的概念,但中医却有相应的办法,尤其是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还是很擅长的。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气的盛衰与骨的强健有关。完成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是目前中医可见的最早的一本书,其在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讨论养生长寿的意义和方法时,就强调肾气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骨骼生长衰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女性从7岁起,肾气转为充足,此时开始换牙,头发也会长长。28岁时,女性的肾气达到鼎盛,此时是女性一生中骨骼最为强健的时期。骨骼与肾气始终密不可分。
基于这一理论,对骨关节病的病人,中医从补肾、强筋、壮骨入手,通过四诊合参等中医问诊手段,了解病人的全身状况,既往病史,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已达到个体化用药的作用。
如果病人已经出现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等肌肉、韧带、骨关节病症状,还需配合巡经针灸、穴位按摩、中药热敷、注射封闭、微创针刀等不同的外部治疗办法,帮助病人快速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放松挛缩的关节,恢复人体动态力学平衡。这些治疗手段安全有效,病人治疗过程中比较放心,效果也很明显。实际上,不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骨关节病的最终目的都是殊途同归,那就是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同的是,西医采取的多为手术,如膝关节置换手术,通过把磨损的关节换掉,减轻病人痛苦。但这种开放性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有些病人做完效果好,有些病人效果就达不到预期,对于年龄大或有基础病的病人来说有时候也不适合做。中医则属于保守治疗,相对而言痛苦小得多、花费也少得多、适应人群也很广泛,对青少年常见的脊柱侧弯;中青年常见的颈椎、腰椎病、腱鞘炎、肩周炎、运动损伤等;老年常见的“老寒腿”“五十肩”“网球肘”都很适用。
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毛发光泽度增加、皮肤润泽、大便通畅、睡眠良好等,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坐姿可根据老年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如端坐、靠坐、盘坐等,但每次坐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入座时,应注意动作要轻、要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适当的站立,可使骨骼肌产生短促迅速的缩张运动,激发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适当的站立还能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有利于大脑的适当休息,使全身舒适。立姿对老年人的活动与精神状态都有重要影响。老年人在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不宜固定某一侧。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老年人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以维持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正常功能。
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重视掌握分寸。另外还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膳食的营养搭配,保持气血充足。
卧姿一般以向右侧卧、双腿微弯为最合理。因为这种双腿微屈、脊椎向前弯的姿势,可使全身自然放松,此时心脏不致受压,有利于心脏泵血,对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大有益处。老年人有效睡眠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时间则长得多。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应注意卫生,经常翻身,以防发生褥疮。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软,以硬板床加较软而厚的褥垫为宜。
不拘形式地从容步行,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一般地说,年纪越大,行走的速度应当越慢,持续的时间应当越短,但年纪再大也应坚持每天走动走动。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若行走困难,应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
结合自己的身体素质,将筋骨养生做起来,尽可能让自己远离骨科问题。
热门文章
5H跟帖
最热标签
精选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