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号网!

5号网首页|手机版

养生美容亲子-为健康美丽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 > 常识

青光眼为什么不能用硝酸甘油?青光眼为什么不能散瞳?

时间:2017-11-21 10:08:16 编辑:cwh 844

很多人都知道青光眼患者是不能使用散瞳的,那么这是什么原理呢,下面5号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青光眼为什么不能用硝酸甘油?青光眼为什么不能散瞳?

青光眼为什么不能用硝酸甘油

青光眼病人是由于眼压高导致的。

硝酸甘油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容易导致眼压增高加重青光眼的症状。

青光眼为什么不能散瞳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有些药物是青光眼患者不能使用的,或在使用时必须注意的。治疗青光眼的药物要谨慎使用这里列举一些例子作为警戒。

闭角型青光眼禁用散瞳药

生活实例:76岁的韦大爷为查明视力下降的原因,到医院就诊,由于他瞳孔较小,于是,一名刚毕业的实习医生给他眼部滴用了1%阿托品滴眼液,并做了眼底检查。当天晚上,他感觉眼痛、头痛,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后,被医生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立即住院,控制眼压后,韦大爷接受了抗青光眼手术。

解析:阿托品散大瞳孔的作用较强,可维持两周左右,目前尚无其他药物可对抗其作用。但是,其在散大瞳孔的同时还可引起眼内一些结构的变化,促使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发作。因此,在选用阿托品之前,医生大多会了解患者有无青光眼家族史及青光眼病史,检查眼部有无可能发生青光眼的结构因素,并测量眼压后再滴用。

建议:①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后马托品和托吡卡胺等散瞳药。②40岁以上成人散瞳检查时,应先测量眼压,排除青光眼后才可进行。③青少年首次使用托吡卡胺眼液前,应经眼科检查并定期观察,必要时应测量眼压。④不要将阿托品眼液和眼膏与其他眼药水摆放在一起,以免误用,更不可随意转送他人使用。

青光眼为什么不能用硝酸甘油?青光眼为什么不能散瞳?

轻微青光眼治疗方法

1、中医疗法:中医疗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压相对或绝对性升高、视力下降、眼胀、眼痛等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眼内房水流通,迅速减缩眼内容积,持续降低眼压,营养视神经,扩大视野,双向调节眼压,使视功能得到完全恢复。

2、注意保暖:冬天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出门时做好保暖,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时要有一个过度,才能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3、避免过劳: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身体过度劳累后都易使眼压波动,所以要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劳。

青光眼为什么不能用硝酸甘油?青光眼为什么不能散瞳?

青光眼高危人群

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

因为高度近视患人小梁网数目变少、小梁网孔径变小,这使得房水流出阻力增加,从而引起眼压升高。此外,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延长较明显,巩膜筛板变薄,缓冲、分隔保护作用减弱,加之跨筛板的巩膜张力较大,因此也更容易引起视神经损害。

家庭有青光眼病史者

广州一号家系(GZ.1)的发现使得开角型青光眼家系在青光眼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人员经过2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MYOC基因P370L位点突变可以作为家族成员发病的“预警指标”,而家庭里有青光眼患者的家庭,可以通过定期接受青光眼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青光眼。

青光眼为什么不能用硝酸甘油?青光眼为什么不能散瞳?

高血压人群

香港大学曾经针对高血压人群进行调查,发现高血压不仅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而且还直接危害视力。该研究表明高血压人士患“正常眼压青光眼”的机会较其他人高一倍,专家认为高血压会令眼球的血液循环失调,加速视神经未老先衰。

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展迅猛,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眼痛、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发生眼内大量出血,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且手术治疗往往不容易成功。

50岁以上的人群

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可以发现,大部分青光眼患者是因为高眼压引起的视网膜神经纤维损害及视野缺损。人在50岁以后身体机能的衰退越发明显,以眼睛为例,眼睛的晶体核会逐渐硬化、变大,眼睛的前房会变浅,这样增加了造成房水外引流通道阻塞的几率,一旦房水循环不顺畅,出现堵塞就可能导致眼压升高。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