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4 11:01:23 编辑:5号网-qiwen 2461
三伏灸在三伏天进行,利用艾灸的作用,疏通经络,驱走身体的寒气,功效是三伏贴的数倍,一大早就有很多人排队在医院门口准备做三伏灸了,那么,三伏灸可以下午贴吗?
三伏贴下午是可以贴的,只是早上的效果会更好
贴敷之后用手掌按压膏药15分钟,以便药物与皮肤充分接触。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也不宜过度活动,因为出汗会影响粘贴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要用温水冲洗,不要揉搓贴敷的部位。
一些患者为巩固疗效,可能会尽量把三伏灸贴得久一些,专家表示,实际上这不仅不利于三伏灸发挥功效,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症状。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程绍鲁介绍,三伏灸的前两贴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因为大部分人贴4小时皮肤就会起泡,如果水泡没好,就不能进行下一伏治疗,有些还会出现过敏症状。
程绍鲁提醒,因为初伏水泡没好而不能进行中伏治疗的病人,可在小三伏加贴。其实,贴药处发红或起泡,是药饼起作用的结果,大家不需要太担心。至于疤痕,随着时间会逐渐褪色,最后消失。还告诉记者,现在有些诊所做三伏灸“百病一方”,然而事实上,三伏灸针对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穴位处方,所以,对于各种病症只用同一穴位同一处方,是没有任何功效的。
需要提醒的是,其实穴位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只限于三伏天使用。数据显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贴敷对预防“冬病”发作都有效果,只不过前者效果更好些。
据个人经验,连续贴3年以上者效果比只贴一二次或者贴一二年的要好。
三伏贴配方
白芥子25%,延胡索25%,鹅不食草20%,细辛15%,甘遂15%,用生姜汁调匀,制成一毛钱硬币大小。
药材炮制
现在各家所制备的药膏中,药物配比差别较大,尚没有共识性的结论。据文献报道显示,各药在不同的处方中,相对于不同组成的其他药物,一般比例范围是:白芥子占比最大,约为35-40%,细辛次之,约为15-25%,其他的延胡索约占10-30%,甘遂10-20%。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
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功效主治:体虚易感冒,慢性病(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四肢关节痛.
使用方法
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分别做成直径5公分的圆块,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12小时取下,每隔10天贴一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
三伏灸的第一个关键是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每个穴位一是要找准,二是贴后要有反应,
三伏灸的第二个关键是药物调配.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找准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的关键是体位.患者端正坐好.充分露背,双上肢相拥.含胸拔背.背部双肩胛岗最低点联线就是肺俞(第三胸椎),下推二个胸椎为心俞(第五胸椎),再下推二个胸椎为膈俞(第七胸椎).左右相隔三寸(患者一掌).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5H跟帖
精选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