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 > 孕期

怀孕两周最明显的征兆 怀孕两周要注意什么

时间:2020-09-15 09:22:03 编辑:本站整理 24

很多女生大姨妈推迟久久不来,就会担心自己是否怀孕。其实怀孕两周身体也会出现轻微反应的,如果全部对的上那代表你可能真的怀孕了。

怀孕两周最明显的征兆

1.停经:是怀孕初期的最早、最重要的“信号”。凡是月经周期规律的育龄女性,如果月经推迟10天以上,就应考虑怀孕的可能。

2.基础体温升高:怀孕后女性的基础体温通常会比怀孕前升高约0.5℃左右。

3.胃口变化及早孕反应:多数女性在月经推迟1~2周的时候就开始发生胃口的改变。

4.乳房胀大:孕早期,孕妇的身体会产生许多雌激素和黄体酮,导致乳房的腺体开始生长并保存更多的液体,乳房比以前更柔软、重和酸痛。

5.阴道轻微出血:受精卵在受孕后的6~12天内会在子宫内着床,可能导致孕妇有轻微的阴道出血。

6.身体疲惫:孕早期,有些孕妇的身体会分泌出一种类似麻醉剂的激素,其主要成分是黄体酮,主要作用于子宫。这些黄体酮会升高基础体温,心跳频率会加快来提供更多的氧气到子宫,因此会觉得很疲劳。

7.尿频:孕早期出现尿频主要是因为身体荷尔蒙分泌改变引起,不止膨胀的子宫会对膀胱造成压力,血流量的增多也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导致尿液增加。

8.情绪不稳定:受怀孕初期分泌的荷尔蒙影响,孕妇可能会在一瞬间内大哭大笑。

怀孕两周最明显的征兆 怀孕两周要注意什么

怀孕两周要注意些什么 

刚怀孕两周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要注意禁止性生活,禁止洗盆浴。 如果发生阴道流血或者腹痛,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同时在怀孕之后一定要服用叶酸,叶酸要吃到怀孕之后的12周,同时要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如果既往有胚胎发育不良的停育史,怀孕之后要适当的给予药物进行保胎治疗,可以服用黄体酮、地屈孕酮或者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 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就可以。如果平时月经比较规律,一般是在停经40天左右去医院查妇科彩超。只要彩超看到宫腔内孕囊,胎心搏动良好,就说明胚胎发育良好,是正常的宫内怀孕。

怀孕两周最明显的征兆 怀孕两周要注意什么

怀孕两周可以测出来吗 

早孕自测的工作原理是检测人体尿中一种特殊物质,一般在怀孕几天后它就会出现在尿液里,但由于量少,开始不易测验出来,直到10天至14天才日益明显。虽然许多种早早孕试纸上都表明女性在错过正常经期1天之后便可做怀孕自测,但实际上,每种试纸的敏感度不尽相同,检测也是因人而异的。 一般在同房后(如受孕)15天左右即可测出是否怀孕。

如果你在家用早早孕试纸自己测,最好是取清晨第一次尿液的中段,这样准确度高些。测试结果通常只能达到50%至98%不等。 用早孕试纸,同房后最早7天能检测到,一般18天能检测到,少数要20多天才能检测到。月经后7-10天则是为了让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而最佳的检测时间应该是同房18天后,或者下次月经推迟7-10天后为宜。 排卵是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假设此时受精成功了,那么受精卵要产生HCG最快需要6、7天,而验孕棒都是通过测尿HCG来判断的。而HCG真正开始大量分泌是在孕卵着床后,合体滋养细胞开始分泌才大量产生HCG。而孕卵着床至少需要11天。所以,最早6天,想比较准确的话就等11天以后,那时候比较准。大家可以自己推测下。

怀孕两周最明显的征兆 怀孕两周要注意什么

怀孕两周食谱

早餐:如果喝粥,可选择粗粮粥、蔬菜粥、鸡肉粥等,让早餐丰富起来。如果常吃面包,建议您选择全麦面包。夹馅的面包的热量、油脂量都偏高,不要常吃。如果有时间,准备一些蔬果如生菜、小黄瓜、圣女果等一起吃,营养会更均衡。 

加餐:果汁、强化饼干或麦麸饼干、消化饼等。 

正餐:可选择盐水鸡肝、木须肉、红烧鱼、各色蔬菜等。 

推荐怀孕2周饮食补叶酸食谱: 菠菜鸡煲 营养分析:菠菜含有丰富的叶酸,叶酸的最大功能是保护胎宝宝免受脊柱裂、脑积水、无脑等神经系统畸形之害。同时,菠菜富含的B族维生素还可预防准妈妈盆腔感染、精神抑郁、失眠等常见的孕期并发症。 

食谱原料:鸡半只,菠菜100克,冬菇 4朵,葱,姜、冬笋,蚝油、酱油、糖、盐、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 1.鸡洗净,剁成小块;菠菜洗净,用沸水焯一下,切段;冬菇洗净,切成块;冬笋切成片。 2.锅中放油烧热后,用葱、姜爆香,加入鸡块、冬菇及蚝油翻炒片刻。 3.放料酒、盐、糖、酱油及冬笋,不停翻炒,炒至鸡熟烂。 4.菠菜放在沙锅中铺底,将炒熟的鸡块倒入即可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