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号网!

5号网首页|手机版

养生美容亲子-为健康美丽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 > 看病

哮喘可以喝奶粉吗?哮喘可以喝奶茶吗?

时间:2017-10-12 13:17:25 编辑:cwh 1183

奶茶是很多人喜欢喝的饮品之一,那么患有哮喘是否能喝奶茶呢,下面5号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哮喘可以喝奶粉吗?哮喘可以喝奶茶吗?

哮喘可以喝奶粉吗

一般来说是可以的,但是不排除有对乳制品过敏的人。

去查验一下过敏原,如果对乳制品不过敏就可以,如果过敏,那奶制品都是不可以喝的。

但是对于哮喘病人来说多喝乳制品的好处比坏处多,还是不要多喝吧。

哮喘可以喝奶粉吗?哮喘可以喝奶茶吗?

哮喘可以喝奶茶吗

可以。哮喘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支气管痉挛,最常见的原因是过敏性因素所致的,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避免接触过敏源,如对冷空气过敏就需要戴口罩。

哮喘可以喝奶粉吗?哮喘可以喝奶茶吗?

喝奶茶的坏处

1、容易导致肥胖,我们知道女人是最在意自己的身材的,如果身材发胖了,那就会非常的自卑,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喝奶茶了,多喝奶茶对人体有非常多坏处奶茶是高糖、高油、高热量。奶茶加的奶精,多由椰子油制成,椰子油中含大量饱和脂肪酸,会加速体内制造胆固醇,血脂肪也会急速上升,形成血管硬化,长时间大量饮用,容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曾有统计数字显示,大量饮用奶茶超过三个月,血脂肪及胆固醇都会升高。奶茶只是油和糖的结合,因为奶精并非牛奶制成品,奶茶中又有大量糖分,几乎不含钙还对身体有非常大的伤害。奶茶最好不要天天喝,一周顶多喝个一、两杯解个馋即可。

2、加剧高血压,有高血压的女性更不能喝奶茶的,这主要是因为奶茶中有一些不利的成分存在,在奶茶中具有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3、会诱发骨质疏松,一般来说,经常的喝咖啡会让你精神百倍的,也会让你提高记忆力,但是经常的使用,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的,饮用超过比你平常所习惯饮用量的咖啡,就会产生类似食用相同剂量的兴奋剂,会造成神经过敏。对于倾向焦虑失调的人而言,咖啡因会导致手心冒汗、心悸、耳鸣这些症状更加恶化。

可见,女人喝奶茶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喜欢喝奶茶的女人一定要引起重视了,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一定要多关注一些健康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维持自己的健康。如果你有经常喝奶茶的习惯,建议你要及时改掉。

哮喘可以喝奶粉吗?哮喘可以喝奶茶吗?

哮喘禁忌食物

1、花生、芝麻和棉子等油料作物

主要与这类食物含有较高蛋白质有关,尤其是生吃较易诱发过敏性哮喘。但研究表明,这类食物经加工制成油制品后则很少诱发过敏症状。因而,这类食物不要生吃,要经过炒、煮或加工后方可食用,以降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率。

2、小麦、谷类极少会诱发食物过敏性哮喘

根据国外的报道,经常与这类食物接触的面包师中哮喘发生率较高,又称面包师哮喘。可能是因为患者经常与面粉接触,尤其是与储存时间长的面粉接触所致。所以面粉不易储放时间过久。

3、奶及奶制品

以牛奶致儿童过敏性哮喘发生率为最高。牛奶中含有甲、乙两种乳白蛋白和酪蛋白等成分,其中甲种乳白蛋白是所有牛奶成分中最强的致敏源,尽管这种蛋白经加热处理后,其致敏性可明显减弱,但对于高度牛奶过敏者来说仍是较强的致敏原,可以诱发哮喘发作。因此,对需要乳类喂养的婴幼儿来说,应积极主张母乳喂养,以减少牛奶喂养所致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机会。

哮喘可以喝奶粉吗?哮喘可以喝奶茶吗?

4、海产品及水产品

这些食物的致敏原通常耐热,其熟食品也常常诱发过敏性哮喘,特别是食用不新鲜的海产品可使过敏性哮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各类海产品及水产品如鱼、虾、蟹、蛤及贝类等,应在新鲜时供人食用。

5、鸡蛋

鸡蛋诱发过敏性疾病的病例不少,其中有少部分有为过敏性哮喘的表现。专家指出,如果只吃蛋黄不吃蛋清就有可能降低哮喘的发作率,这是因为蛋清中的卵蛋白是诱发过敏的主要致敏原,而蛋黄不含卵蛋白,因此很少会引起过敏症状的发生。

6、豆类

目前证实黄豆、绿豆、红豆、黑豆以及芸豆、青豆等多种豆类也可诱发过敏性哮喘症状,其也是与豆类含有较高蛋白质有关。炒熟煮透后其致敏性降低,故食用前应充分热加工

7、蔬菜

过敏性哮喘发生率很低,偶尔可见食用蘑菇,番茄、辣椒、韭菜、茄子、白菜、大蒜、香椿、蕨菜等诱发哮喘发作,其中以香椿,蕨菜为较多。

8、水果

少数水果可能诱发过敏性哮喘,如桃子、苹果、香蕉、草莓、樱桃、椰子等,虽仅为个别情况,但亦应提高警惕。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