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1 11:12:53 编辑:本站整理 676
为什么我们总是心口不一?为什么明明很爱对方却无法好好表达?用图表带你深入理解萨提尔冰山理论:为何我们总是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致!
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是不是也有这种「心口不一」的情况?明明爱一个人,却说出伤害他的话。明明很在乎对方,却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奇怪了,为什么我们总是没有办法顺着自己的良心来说话呢?科普心理作家海苔熊为你解析,为何我们总是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致?
海苔熊、KIDISLAND儿童岛提供
你曾在人生当中遇到这样的状况吗?
小学时:
「我花我的钱,还需要跟你报备吗?」你爸醉醺醺的回来,把你妈妈推倒在地板上,家里面各种器皿散落一地,他口口声声说他很在意你们,但你却看不到他的爱。于是你下定决心,长大之后不要变成跟他一样的人。
恋爱时:
「你要去就去吧,我一个人真的没有关系。」其实你很无力,但要假装坚强,如果让他看出你很在意,那么就输了。结果他真的去了,真的是好傻好天真。我是说你。
结婚后:
「你把这里当旅馆啊?只会工作,都没在关心这个家!」然后他叹气露出很疲累的表情,把头躲到电脑里面,你一边觉得他到底有什么资格喊累,一边很后悔,因为你明明想要他的爱,却把他推开。
有孩子以后:
「你为什么这么笨!走路不会看路吗?」孩子走路跌倒了,差一点就被对向的车子压到,你其实既担心又心疼,但却用责骂来表达。静下心来一想,其实在这个担心的背后,你可能还有「更担心」的事情──「如果孩子怎么样了,别人会怎么看我?」
「已经花钱给你补习了,结果还考这种分数。你知不知道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力啊?」你说。其实你是担心他像你以前一样考上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学校,被人家看扁,但你说出来的话却让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从孩子看着地板不说话的眼神里面,你似乎也看到了多年前的,那个在碎片和责骂当中蜷缩着的你自己。
发现了吗,单曲循环,业力引爆!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活在一个「不一致」的回圈里面,并把这个不一致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为什么我们总是没有办法好好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而要用这种疏远的方式来表达我的靠近?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害怕受伤、害怕失望,却因为这样的害怕,让两个人都失望了。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好好的说话,或者是读懂那些伤人的话语、拒绝的行为背后,究竟藏了哪些秘密?
一个银丝糖的故事:
今天阿熊我要说一个银丝糖的故事(引自《萨提尔的对话练习》)。在熙来攘往的市场,一个贩卖银丝糖的小摊前面,一位三岁男孩手上拿着银丝糖,却放声哇哇大哭。旁边是一脸无奈的妈妈,以及一直要小孩听话的老板。
「你不是说想吃吗?现在又不要吃了。不吃就不要吃啦...…」妈妈把糖拿走。
「我要吃!」孩子哭吼着。
「这样也不要!那样也不要!你是要怎样啦⋯⋯再闹下去,妈妈就不理你了⋯⋯」妈妈生气,场面火上加油。
「弟弟呀!你还好吗?」阿建老师缓缓走过去,蹲了下来轻轻的握着孩子的手问。没想到孩子一听到之后哭得更大声了,但这并不是愤怒的眼泪,而是一种委屈的眼泪。
「你看起来很难过,也很着急,是吗?」阿建老师说。男孩点点头,哭声稍微收敛了一些。「发生什么事啦?」阿建老师问。「我要吃糖糖。」孩子指着摊商桌上的糖说。
「妈妈拿的那根糖糖,你要吃吗?」阿建老师指着妈妈手上的糖。孩子摇摇头说不要。「你想吃糖糖,但是不要吃那根糖,对吗?」阿建老师跟孩子确认。孩子再次点点头,表情舒缓了许多。
经过阿建老师反覆确认之后,才发现原来妈妈手上的银丝糖在制作过程中,师父不慎掉到地上(不过妈妈没发现),所以他当然想要吃银丝糖,但并不是「妈妈手上那一根脏脏的银丝糖」。妈妈终于搞清楚状况,很懊恼老板不讲究卫生(其实老板有发现知道他打算蒙混过去),也觉得老板不够诚实。一方面也生气孩子,怎么不早点说清楚──但问题是,妈妈也在自己的情绪当中,真的有好好的给孩子机会,让他把话说清楚吗?
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个故事,你会发现除了阿建老师以外,几乎里面所有的角色都是「不一致」的:
明明关心孩子却用生气来表达的妈妈
想要吃糖却用哭闹来推开母亲的孩子
想要掩饰失误于是就蒙混过关的老板
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是不是也有这种「心口不一」的情况?奇怪了,为什么我们总是没有办法顺着自己的良心来说话呢?
言行不一,保护你:
「如果有一个人持续重复做同一件事情,为他带来某种痛苦,那么这个痛苦里面,一定也为他带来某种程度的满足。」有时那个「言行不一」虽然会让两个人的冲突扩大,但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彼此不受伤。比方,一对情侣吃饭时「相当平静的」说出这样的对话:
A:「明天就是我们交往3周年的纪念日了耶!」
B:「喔,这样啊。」
A:「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
B:「是阿。」
上面可能是他们心底真正的话。这两个人都没有说出自己心里面真正想说的话(聪明的你可以试着推论看看,他们这段「高来高去」的对话当中,真的想说的是什么),他们表面上用很成熟的成人的角色来进行沟通,但是心里面那个失落的小孩并没有被好好的安抚。
让两个人维持这种「假象的和平」的原因是「避免冲突」。
A 真的很渴望可以庆祝,B可能根本没有在听(当然也可能只是在忙),当B 没有特别回应时,A 接着又送出了一个隐晦的邀请,B 仍然没有接住,若A 不想要起争议,就会把话停在这里。关系是互动出来的,或许B 可能认为讨论庆祝的地点会被对方嫌东嫌西、也或许B 对这段关系已经没感觉只剩敷衍,当B 发现这样回应可以维持和平,这种浅层的互动就增强了两个人的行为。下次再遇到难以讨论的「禁忌话题」时,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滑」过去。
言行不一,同时也害了你:
在重要的人际关系里面,你害怕说出真实的感觉,对方不但没有办法接住你,还有可能在你的痛点上面踩下去。久而久之,你就像蚕宝宝把自己包在一个壳里面,想要的时候说不要、不要的时候又勉强答应、用生气来伪装伤心,用眼泪来遮掩更深层的恐惧——而且,对方也会做一样的事情。
就像前面的例子,当B 长期「滑」过A 真正的需求,两个人或许可以维持一阵子假象的和平,但委屈和怨怼就像是超商集点一样,当你累积满了一次爆发,对关系的损伤可能难以估计(一个核弹的概念)。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问题还没变成核弹,在荷包蛋等级的时候(什么比喻XD)就把它解决呢?如果你把焦点放在「解决」,那么可能会碰壁。事实上,在婚姻当中,有69%的冲突是无法解决的(欢迎来到黑暗的世界!)。而在这些冲突当中,有16%讨论起来会陷入僵局。
所以比较好的方式,是「理解」而不是「解决」。但理解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超级宇宙爆炸难,接下来我就要告诉大家这个这一阵子我觉得非常受用的方法,可以用在你每天和孩子或者是伴侣的沟通、讯息、甚至是自我觉察上面。
萨提尔冰山隐喻:
还记得乃哥7 pupu 的故事吗?把「生气」想像成一个冰山,底下可能潜藏着的是「自卑、被误会、不被接纳、恐惧、害怕、脆弱」等等复杂的情绪。生气是一种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过「总是」爱生气的人,很可能拥有一个害怕受伤的灵魂。因为怕受伤,所以先声夺人,看起来像是在对别人生气,实际上,是在气自己。
根据家族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的说法,所有的人际互动,都隐藏着一个冰山(The personal iceberg metaphor of Satir model):
1.事件:故事表面上看来,可能是从从说话踩到了乃哥的爆点,乃哥森七七。
2.行为:沟通姿态是「指责型」。
3.感受:恐惧失去地位、怕被看扁。
4.观点:我不能先示弱、老虎不发威会被当病猫。
5.期待:希望自己是强大的、希望别人是服从的、也希望自己能够符合别人的期待(例如,要有大哥的样子、要做一个有肩膀的人)。
6.渴望:想要被爱、被接纳、被认可。
7.自己:我是「真性情」的人。
当然,这个冰山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别人猜的都不准自己想的最准啦(所以上面的分析不一定符合当事人状况),不过也因为这样才需要「对话」。当你生气的时候,可以问自己:在那生气的冰山下面,隐藏的想法和期待是什么?
想一想上次你跟人有争执时,你是下面哪一种沟通姿态?
简单来说有下列几种(修改引自《萨提尔的对话练习》):
1.指责型(30%):「都是你的错!」为了保护自己,总是用否定、命令来沟通,并不是表达自己。
2.讨好型(50%):「拜托你可不可以不要这样⋯⋯」老是以「好」、「答应」来沟通,担心一旦表达自己,就得不到他人的重视、爱与价值。
3.打岔型(0.5%):「嘿嘿嘿~先不说这个了,你有听过鹌粒吗?」为了面对压力,沟通时不表达自己,而是用「不沟通」来沟通,言不及义、用搞笑跳tone来岔开话题。
4.超理智型(15%):「根据我读到的研究,我们现在的状况叫做⋯⋯」为了得到被认同,沟通时总是用争辩、说理认为自己是对的,并不是表达自己(阿熊觉得--中枪)
5.一致型沟通姿态(4.5%):外表专注放松,内心和谐宁静,同时在乎自己、情境与他人。心口合一,难过的时候说「我很伤心」,生气的时候说「我很不高兴」,不防卫、不说反话,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感觉、想法与期待。
解析生气与哭泣底下的密码:
问题是,你的人生不可能一天到晚聘请阿建老师来当你的「叔叔」,该怎么办呢?
不论是生气或哭泣,下面都隐藏着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别人的支持、了解、和肯定。眼泪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表达脆弱」,「哭泣」通常可以增加亲密感,或让对方有帮助和安慰自己的机会。相对于哭泣,生气则是「推开别人」的情绪,你可能透过愤怒让别人按照你的话去做,但却因而破坏了关系。
生气是大炮,哭泣是绳子,有的人习惯用大炮攻击(指责型),有的人习惯示弱来把对方和自己拉在一起(讨好型),这些方法有时候有用,但也有些时候因为你的言行不一,难以让对方了解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实用武器铺:
说了这么多,如果真的面临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下面三个步骤提供给大家参考
(1)冰:先停下来,深呼吸。想想现在的情境是什么?彼此的冰山底下是什么?
(2)奇:蹲下来或面向他,别太快有「先入为主」的假设,尝试用一致的方式、好奇的心情,开启沟通!
(3)步:想像自己正一步一步地靠近彼此的心情与需求,并不断确认和回馈自己所见所闻。
最后送大家一段李老师在书中我很喜欢的话:
「我常常觉得,人类痛苦的一个源头,是自己对自己的谎言。但这个谎言大多不是故意的,是为了生存而发展,在过往的负面经验中,由我们的心智创造出来。 人类的思维、感官在一个惯性里运作,很难真实接触「自己」,冰山的探索正是帮助自己与他人,觉知与重新接触自己,并且重新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起责任,而不是当一个受害者,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冰山对话练习,对我来说是「看见需求」的过程。在需求产生冲突时,一句话并不只是一句话,行为也不只是行为,而是一连串的情绪、认知、渴望、期待、甚至是「对自己的看法」的串联。当你愿意用好奇的心态,来和对方,甚至和内在的受伤的自己好好地聊一聊,或许你就可以发现那个没有被看见的痛苦,以及在痛苦里面,对这段关系深刻的在乎。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5H跟帖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