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号网!

5号网首页|手机版

养生美容亲子-为健康美丽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 > 婴儿

宝宝辅食制作与准备细节20问

时间:2015-12-21 19:56:42 编辑:本站整理 439

当宝宝已经有4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为自己的小宝贝准备更多的其它食物,其中辅食品的制作对于 父母来说非常重要也是一大工程,制作宝宝吃的辅食一定要有一定的大原则,比如食物最好是液体的、泥状之后到固体食物这样一个过程,不过当父母们第一次开始制作的时候便发现问题太多了,那么应该需要哪些准备呢?如何进行食物的搭配呢?宝宝一次可以吃多少呢?这些辅食可以代替多少奶量呢?宝宝不喜欢吃如何是好等等问题,以下一次性为您全部解决。

宝宝辅食制作与准备细节20问

辅食品制作与准备细节

Q1:有人说宝宝应该从4个月就开始吃辅食品,又有说人等到宝宝满6个月再开始吃辅食品较合宜,到底该从几个月让宝宝接触辅食品?

A: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一样,请依照最适合孩子的速度,不要按表操课,认为4个月就一定要开始吃辅食品,如果宝宝尚未准备好就被迫接受固体食物,可能会排斥该食物,甚至导致妈妈本身就很沮丧或焦虑是没有必要的。有些迹象可能告诉我们孩子准备好了没,包括:宝宝可以维持头部固定,舌尖反射停止时(不会把食物用舌头顶出来)还有就是开始对餐桌上的食物有兴趣的时候。

Q2:宝宝已经10个月,公婆常说我制作给宝宝的辅食品(目前是泥状食物)太过浓稠,他们白天在喂食的时候,宝宝经常呛到,也不太爱吃,他们除了有一餐没一餐的喂宝宝之外,也不断告诉我说应该要做得更稀更碎一点才对?

A:通常10个月后才试辅食品或太晚试的宝宝,反而比较容易出现不接受辅食品的状况唷!此外,像是泥状的食物,其实也不应吃太久,或是食物也不要一直维持太糊烂的状态,若是宝宝快1岁了还在吃糊状食物,未来极有可能会影响发育与成长。

Q3:制作辅食品时,到底该如何掌控或知道辅食品太稀?或是过於浓稠?适不适合宝宝现在的月龄呢?

A:基本上,若是发现孩子吃的量很少,或是花很久的时间,孩子仍不愿意吃,就有可能是质地上不适合。基本上,宝宝6个月就可以吃食物泥,捣碎或半固体食物,8个月可吃小块的食物(直接用手抓起来吃的手指食物,别怕弄脏!),一岁的孩子就是完全的跟大人一起进食固体的食物,只要避免容易噎住的食物(坚果、葡萄或生胡萝卜)!一般来说,若在10个月大未给予块状食物,日后较容易发生喂食困难的情形。

Q4:通常会趁着周六日把宝宝下一周的辅食品准备起来,粥类煮好后会制作成一排七格冰砖,南瓜泥煮好后也会制作成一排七格冰砖,花椰菜泥等也是以同样方式制作保存,可是,这样吃到快满1岁时,宝宝的每一餐几乎变成要吃掉十几种冰砖,很麻烦又觉得吃不完?

A:使用单样食材来制作冰砖,最主要是可以一次准备多餐的辅食品,节省妈妈的时间,也藉此了解孩子对某种食材的喜好或有无过敏,是刚开始准备辅食品可以用的方式,在试过许多不会过敏的食材后,只要妈妈自己认为味道不要太冲突,其实可以制作综合口味的冰砖。另外也再强调,除了不同的种类跟分量,质地变化也是辅食品添加过程中的重点,如果宝宝已经试过泥状食物,再来就应该往跟大人越来越接近的口感,妈妈准备食物上也会越来越轻松,不应该还有一岁还在吃泥的情形喔!

Q5: 有人说每餐的每样食材都要分开让宝宝慢慢一口一口品嚐,宝宝才能够认识每一道菜的味道?如果混在一起后(例如将煮好的高丽菜汤全部倒入五倍粥中搅拌)再一口口喂宝宝,宝宝将来长大味觉会不敏感?

A:宝宝在一开始吃辅食品时使用的单一食材,就能让宝宝认识单种食物的味道了,不过当然大一点就要让他接触各种食物的口感,不是只有味道;不过,有些味觉较为敏感的孩子,会因为某种食材的味道就不吃了,有时妈咪刻意想偷渡一些宝宝不爱的食材在其他食物中也不太容易成功,只有像这样的例子,建议妈妈不用勉强孩子,可以多用心了解孩子特殊的喜好;其他没那麽敏感的孩子接受度高,确认不会过敏之后,就可以混合食材吃了。

Q6: 我帮宝宝准备的辅食品就像是满汉全席,认真烹煮,每一餐都搭配多种食材,让宝宝摄取更多元的营养,但有人建议最好不要如此,是这样吗?

A:为了解宝宝是否对食材有过敏现象(胀气、拉肚子、呕吐、出疹子、不正常的躁动等),因此建议刚开始喂辅食品时,一次只试一种,一种食物试3天,但之后只要是之前曾试过的食材,宝宝没有产生过敏反应的食物都可以一起吃没关系喔。

辅食量多少

Q 7:到底宝宝一天需要吃多少辅食品的量,才算是足够呢?

A:爸妈可以观察每个宝宝进食跟成长的状况,其实,每个宝宝大不相同,理论上来说,慢慢开始吃辅食品后,喝的奶量也就会减少;反之,奶喝的较多的宝宝,辅食品的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根据WHO建议的每日卡路里(每克是1?1.5大卡计算),提供下列数据给爸妈做参考:

*6~8个月:130~200大卡, 约137~187公克。

*9~11个月:300大卡,约206~281公克。

*11个月~1岁:550~580大卡,约378~515公克。

Q8:宝宝吃辅食品时,何时可以取代喝一餐奶?一天到底该吃几餐呢?

A:建议4~6个月的宝宝一天只需给予一餐辅食品,注重的是学 习吞咽而非吃饱,6~8个月是2~3餐,9~12个月3~4餐,1岁后辅食品变成主食,喝奶变成早晚各一,或是两餐中间的一个点心即可。

粥类泥状辅食品怎么吃?

Q9:刚进入辅食品时,都以十倍粥(米与水的比例以1:10加入电锅制作)开始,可是,我的宝宝似乎完全不喜欢吃粥,不论煮成十倍粥、七倍粥、五倍粥,通通不买单,该怎麽办呢?

A:建议妈妈先试试甜甜的地瓜、南瓜等这类食材,确认宝宝没有过敏反应后,可以在宝宝不爱吃的辅食品(例如十倍粥、七倍粥、五倍粥等)当中,慢慢加入一些瓜类,通常可以大幅提昇宝宝的接受度。

Q10:可以把宝宝试过不会产生过敏反应的所有菜混杂在一起,煮成像八宝粥的方式给宝宝吃吗?

A:基本上是可以,不过,提醒爸妈,粥类食物不宜吃过久唷!随着孩子的月龄增长,还是要让孩子有更多机会练习咀嚼,慢慢去接受有颗粒的食物。

Q11:宝宝快满1岁,却只爱吃泥状食物,只要改成半软颗粒食物就会吃到反胃?

A:建议妈妈还是要让宝宝慢慢嚐试,像是颗粒的比例先减少后再慢慢增加,或是找孩子喜欢的味道,如甜的蔬果加入。若孩子拒吃这餐,两餐饭中间,除了水就不要给其他食物,直到下餐再给食物,通常饿一餐对孩子健康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1岁只吃泥状食物的确已经太晚,需要家人更有决心,温柔而坚定地进行长期抗战。

Q12:我的宝宝吃泥状辅食品吃得特别好,种类也吃得很多,可以晚点再让他吃固体食物吗?

A:不建议。吃辅食品要注意不是只有份量跟种类,质地从泥状、糊状到块体是为了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奠定1岁后吃正常食物的基础,所以不要轻易延迟喔!

Q13:我的宝宝感觉很不喜欢粥类及泥状食物,反而很喜欢吃有颗粒的口感,这样正常吗?此外,面类食物何时可以让宝宝嚐试呢?

A:妈妈不用过於担心,如果宝宝在嚐试过米精或是粥类食物无过敏现象,其实也可以吃面或软一点的乾饭,但要注意面需用食物剪,剪成约1到2公分好入口的大小,比大人吃的更软一些就可以了。

水果类辅食品怎么吃

Q14:有没有哪种水果特别容易出现过敏现象,在宝宝一开始吃辅食品的时候应该要避免的呢?

A:有毛的水果比较容易让宝宝有过敏的可能,像是奇异果、草莓、柑橘类,建议1岁后再吃;另外是有肾脏功能问题的孩子,若要吃钾含量高的水果,例如葡萄、香蕉等,依照医师的指示食用。

Q15:何时可以给宝宝喝水果汁呢?

A:开始吃辅食品时就可以把水果打成汁来喝了,不过,应该要加入同比例的水稀释给孩子喝唷!

Q16:有人说可以直接把苹果切片之后拿去电锅蒸,蒸熟之后软软的,就可以直接拿给宝宝吃,甚至让宝宝自己拿着边玩边吃,可是这样宝宝不会因为喜欢上甜味,就不喜欢吃其他的食物了?

A:确实有孩子因为先嚐到甜的食物,接着吃到不甜的食物(例如青菜)就容易拒绝吃。若是爸妈有这样的担心,不如让宝宝先从蔬菜类开始吃起,水果可以延后一些再让孩子嚐试。

Q17:水果类的辅食品真的不建议制做成冰砖吗?

A:其实新鲜现切的水果,营养价值是最高的,若是可以跟大人一起吃最好,妈妈可以用汤匙刮出果泥,和着带泥的果汁,让宝宝嚐试从果汁变成泥的口感,香蕉则是可以压碎,再小口的喂。吃新鲜的水果不只爸妈省力,营养也满分。

肉类鱼类辅食品怎么吃

Q18:何时可以给小宝宝吃鱼类与肉类?

A:7?8个月的宝宝若已经试过米精、蔬菜、水果后,就可以开始添加蛋白质了,建议以较软的鱼优先,再来是铁质高的红肉;其他像是带壳的海鲜、鲜奶等高敏食物,建议1岁后再食用。

Q19:我的宝宝现在6个多月,从4个月开始就让他嚐试辅食品,表现也很好,到现在他吃过粥类、多种青菜类与稀释后的果汁,而且每一种新食材都试过3天无过敏反应,那麽我可以提早让他尝试肉类食物吗?

A:是可以的。含较高铁质与蛋白质建议6个月后可开始给予的辅食品之一。绞肉或炖碎肉,若刚开始,宝宝不喜欢肉类,可藉着加入少许碎肉至宝宝喜欢的香蕉泥或其他宝宝喜欢的食物。

Q20:我想开始让宝宝嚐试肉类食物了,可是不知道该如何烹煮肉类辅食品,究竟该煮得多烂才合宜呢?

A:在肉类的处理上建议爸妈可以试试用手磨擦,看肉是否会散开?会散开再给宝宝吃。因为孩子虽然可能已经长牙,但通常都是前门牙,而不是臼齿,因此宝宝会利用后面的牙床磨碎或咀嚼,所以小块又软烂的肉类较适合。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