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号网!

5号网首页|手机版

养生美容亲子-为健康美丽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 > 药品

生脉饮治心肌缺血吗?心肌缺血就和喝生脉饮

时间:2018-02-27 17:13:12 编辑:cwh 670

生脉饮据说是可以治疗心肌缺血的,很多人怕这个说法不靠谱,多方求证,下面5号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生脉饮治心肌缺血吗?心肌缺血就和喝生脉饮。

生脉饮治心肌缺血吗

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冠心病等疾病,生脉饮是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之一,那么,生脉饮治疗心肌缺血效果怎么样?

生脉饮为浅棕黄色液体,气香,味甜、微酸,是由红参、麦冬、五味子,辅料为蔗糖、防腐剂(苯甲酸钠)等成分组成的合剂,其成分红参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五味子具有消炎的作用,可促进干细胞修复和再生,同时还可以抑制肝脏的损伤祈祷保护肝脏的作用,生脉饮经过多种中药成分结合,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危重时期的救治,均有很好的疗效,明显的降低死亡率。特别是用于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疗效显著。

生脉饮成分中中红参补肺气,益气生津,为君药;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药;五味子敛肺止咳、止汗,为佐药。三味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在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引起的症状疗效好。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生脉饮虽然治疗心肌缺血效果理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可随意服用的,如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请大家服用时注意。

生脉饮治心肌缺血吗?心肌缺血就和喝生脉饮

生脉饮服用注意

生脉饮(党参方)的注意事项有生脉饮(党参方)为浅棕黄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酸。生脉饮(党参方)的用法用量为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生脉饮(党参方)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生脉饮(党参方)。服用生脉饮(党参方)完毕之后请将生脉饮(党参方)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生脉饮(党参方)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生脉饮(党参方)的不良反应尚未明确。服用生脉饮(党参方)的过程中忌油腻食物。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生脉饮(党参方)。感冒病人不宜服用生脉饮(党参方)。除此之外,生脉饮(党参方)宜饭前服用。

生脉饮(党参方)的适应症有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生脉饮(党参方)主要成份为党参、麦冬、五味子。其中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

生脉饮治心肌缺血吗?心肌缺血就和喝生脉饮

贫血的原因

①过多饮茶咖啡

咖啡和茶饮用要适量,过犹不及。咖啡中含有一种叫石碳酸的化合物,会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缺铁性贫血尤其不宜饮茶,浓茶中的鞣酸与铁结合还会形成难溶解的物质,使铁元素随粪便排出。女人在经期更要避免饮用咖啡与茶。

②不吃含铁食物

82.64%的人不常吃动物肝脏,70.19%的人不常吃海带、紫菜,65.85%的人不常吃香菇、黑木耳、菠菜、紫菜头、动物肝、动物血及山楂等这些含铁丰富的食物。

不沾荤腥或仅吃水果很难保证摄入足够的铁。虽然一些蔬菜中含有铁元素,但毕竟没有肉类多,同时,植物中含有的草酸、植酸、磷酸及大量的膳食纤维,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吸收率仅为肉类的十分之一。平时多吃水果对保持无机盐确有益处,但水果中缺乏铁、钙等成分。如果长期以蔬菜、水果当主食,非常容易导致贫血。

③不用铁锅

喜用不粘锅或铝锅,不用铁锅,这也影响了铁的吸收。平时使用传统的铁锅煎炒食物,锅与铲之间的摩擦会产生许多微小的碎屑,在加热过程中,铁可溶于食物之中,铁锅是一种很好的补血器皿。

生脉饮治心肌缺血吗?心肌缺血就和喝生脉饮

贫血食疗

阿胶芝麻核桃羹

食材:阿胶250克,芝麻250克,核桃肉150克,桂圆肉50克,适量冰糖。

做法:

1.先将阿胶烊化,芝麻与核桃肉共捣细末。

2.再加入桂圆肉、适量冰糖,一起隔水蒸二小时即可。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