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4 15:45:23 编辑:5号网-qiwen 0
味精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调味料,对于它的争议还是有很多的,这个味精它是从什么里面提取出来的?味精的主要成分又有什么?
海带。
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的钠盐,也是谷氨酸钠的商品名和俗名,又名味粉、味之素、谷氨酸钠、麸氨酸钠,一种鲜味剂。
谷氨酸最早由德国的雷特豪于1846年在小麦的面筋中首次分离获得;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并发现谷氨酸的钠盐具有鲜味;1909年日本开始生产以谷氨酸一钠为主要成分的 “味之素”,并出售。
味精的鲜度极高,溶解于3000倍的水中仍能辨出,但其鲜味只有与食盐并存时才能显出。所以在无食盐的菜肴里(如甜菜)不宜放味精。使用味精时还应注意温度、用量等。最宜溶解的温度是70℃~90℃。
若长时间在温度过高的条件下,味精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但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素产生。另外,谷氨酸一钠是一种两性分子,在碱性溶液中会转变成毫无鲜味的碱性化合物——谷氨酸二钠,并具有不良气味。
当溶液呈酸性时,则不易溶解,并对酸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当菜品处于偏酸性或偏碱性时,不宜使用味精(如糖醋味型的菜肴)。在原料鲜味极好(如干贝、火腿等)或用高级清汤制成的菜肴中(如清汤燕菜)不宜或应少放味精。
味精主要成分是粮食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谷氨酸钠又叫麸氨酸钠。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
日本
味精是由日本人发明的。它的发明还有一个小故事。
东京大学的教授池田菊苗,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化学家,他在大学里既教书,又从事科学研究。
1908年盛夏的一天晚上,池田做完实验回到家里,妻子为他端来了饭菜和汤。
“今天的晚餐真丰富啊!”池田高兴地说。妻子听了满意地点点头。池田津津有味地吃着,忽然,他停止了进餐,怔了一会儿,将目光停在了黄瓜汤上。“今天这碗汤怎么这样鲜!”
“汤里除了海带和黄瓜,没有别的东西了吗?”池田问妻子。
“是呀!”妻子答道,“这海带是今天上午在日比谷公园买的,挺新鲜的。”
“这海带里面一定有什么奥妙!”池田自言自语地说道。
妻子满脸疑惑。
从这天起,池田教授在东京大学的化学实验室里,仔细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分来。半年以后,他从海带里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奥秘终于揭开,正是谷氨酸钠大大提高了菜肴的鲜味。于是,池田把它定名为“味之素”,并获得专利。
味精又称味素,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经科学家证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对人体影响甚微。文献报道,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还有如果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所以要适当地使用和存放。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的钠盐。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晶体,在232°C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20℃时的溶解度为74克(即20℃时,在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钠)。
味精,又名“味之素”,学名“谷氨酸钠”。成品为白色柱状结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和食盐。
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 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 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钠盐,用于水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而得名“味精”。 谷氨酸钠(C5H8NO4Na),又叫麸氨酸钠。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
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现代调味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5H跟帖
精选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